(8) 報刊文章creative station

學會生活 尋找香港精神

梁麗嬋

 

不少人認為,香港的核心價值是獅子山精神。筆者曾於二千年主力設計了一個「千禧古蹟遊」校本課程,帶領小四學生走出課室,進行實地考察。學生以香江古蹟兩天遊為題,獨立完成一本專題研習冊,並鼓勵家長參與。表現出色的學生更可免費參加港島一天遊。二零零三年,因應沙士恐慌和經濟低迷,再將課程以「尋找香港精神」為主題,深化人物探究,掌握港人應對艱難的態度

 

學習橫跨兩個月,常識科從認知香港中式古蹟與西式古蹟開展,再比較中西式古蹟的異同,探索古蹟的功能及與香港發展的關係,透過實地考察、角色扮演,想像香港時代的變遷,過程搜集資料作專題研習設計。中西式古蹟均反映不同時代人們生活基本的需要。中式古蹟以氏族聚居於新界村落為特點,從事農耕,為保護族群安居而設圍牆;為培育子弟而設書室;為決策議政、解決紛爭與尊崇一族權力的傳承,特設祠堂以供奉祖先和處理族群事務;為祈求安康與凝聚族群信心而建寺廟進行拜祭。

 

鴉片戰爭中國失敗,香港土地先後割讓及租借給英國管治,漸成為接收大陸戰亂下,敢於冒險民眾的生活之地。自始尖沙咀鐘樓反映現代化社會守時的價值、中區法院天秤象徵法治平等精神、教堂傳遞基督教信仰、學校培養學生成為獨立的個體。西式建築增生,反映香港日漸成為貫通中西商貿與文化的重要轉口港。角色扮演提供時代發展的背景,想像不同時期人們生活的演變。研習冊鼓勵以古蹟旅遊作介紹,環繞港人互助友愛、勤奮向上、靈活變通、珍惜所有等拼搏精神。最終於課堂小組總結學習所得,以文字、圖像、結構圖繪製出個人對香港精神的體會。掌握香港發展主軸歷程,反思港人由古至今,於時代動盪歷程中,如何善於變通,為追求美好生活而奮鬥

 

香港回歸並進入二十一世紀,港人延伸西式生活與思維價值觀有增無減。近半年社會矛盾劇變,社會、家庭和不同政見者嚴重撕裂。家庭進一步崩解碎裂,個人利益與理念優先漸趨成為潮流。學校教育正苦惱於如何為下一代學生,尋回獅子山精神

 

文章來源:星島日報 學與教 學友智庫20191224《學會生活 尋找香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