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報刊文章creative station

無形思維學習的風險

梁麗嬋

 

筆者早前多篇文章介紹學會學習的意涵,包括學會生活、思考、尊重及應用。建構學習理論指出:知識從生活實踐中產生,過去社會發展緩慢,知識多由前人傳承而獲得。今天社會變化急促,學習源於個人多元經驗的接觸,透過自身思考的模型與世界觀作重組,創造新思維與新知識。活的知識與生活情境息息相關,由個體經歷思考與應用而產生。不同的個體產出不同的認知與價值解說,其優劣與適用性則需讓時間來驗證。可惜,時代發展急迫,舊的未紥根,新的已彌蓋,造成新思維和新創造思潮氾濫,否定權威、解體專業,漸使整體發展失去羅盤與方向,構成無形思維學習的風險

 

新生的學習重點在人的思維能力訓練,二千年國際教育改革的理想是將學習的重點,從重視知識掌握的多寡向思維能力轉移,然而用於人才選拔的公開試還是採用紙筆考核。成長型思維難於用紙筆考量,相反固態思維則可透過兩分法和角色定型來表白。思維模型的訓練需具備求真的態度與空間,還要信守專業的原則和持開放的態度,並需防範推行過程出現異化與危害。香港推出必修必考的通識科,讓爭議性時事議題作為明辨性思維能力考評的介面,學生立場愈清晰,思維愈二元對立、黑白愈分明,愈容易取得高分

 

基礎教育新生思維的考評與學習欠前人經驗與論證,那有如致命的新冠肺炎和「沙士」病毒的出現,屬旱有示例。本港因零三年沙士一役,累積了一些防疫經驗,醫生與傳染病學家是最可信賴的專家。在致命病毒的威脅下,市民大眾信任專家,多考慮自身的健康安全,做足防疫措施以自保和保護他人。相反,處境於前無參照的一國兩制體制下,本港引入二元對立明辨性思維的考評與學習,對未成年學生塑建固態思維於無形,十年成效叫人憂心。學習與考評的內容多來自媒體,非學生生活的經驗,也非前人經驗的累積,遑論切合社會價值的需求。

 

新冠狀病毒雖然無形,但有即時的病變反應;思維模型走向固化與偏執屬無形,但需多年實踐論證。教育工作者當好好反思與防範

 

文章來源:星島日報 學與教 學友智庫20200225《無形思維學習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