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報刊文章creative station

深挖學習歷史的根

梁麗嬋

 

歷史是前人走過的路,是時人意志力與經歷的體現,也是不同地域與國家民眾生活的興衰成敗過程之見證。將前人的經驗與智慧傳承,有助後來者立根於本,能有效創新與面對未來的挑戰。唐太宗曾說:「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歷史教育的重要性在培養人的價值,學習先人經過的歷史,了解整個地域群族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有助個體思考生存的意義以及身份的角色與定位。然而進入廿一世紀,教育改革從過去重視前人根脈知識(Knowledge) 的傳承,走向個體發揮思維能力(Skills) ,能夠重新解讀或創新知識,卻淡化了基礎教育階段,學生需要文化與歷史根脈的傳承,從生活與專題研習中結合價值與態度(Attitude) ,以建構ASK融合一致的育養歷程。紙筆考試導向急功近利、揠苗助長,我們的孩子漸失去靈魂,留下冒進的軀體。

 

讀歷史不立於生命,立於性情,則不懂精神與境界為何物。一位家長老師對近日歷史科相關考題感到失望。她以自身的經驗為例說:「我理解大部分人對戰爭沒有體驗,倘若近百歲的嬤嬤在夜晚向你講述日軍經過村莊時的恐懼,村里有人被擄走的絕望;如果你的老上司講述被日軍佔領後,他親眼目睹街上女性被污辱,而無能為力的氣憤,也許大家的感受會不同。我們學這段歷史應該要反思,人類為何要如此相互殘殺,戰爭如何讓正常人變成禽獸,如何才能防止這種悲劇再次發生,而非作利弊的討論!」

 

販毒、強姦、發動戰爭乃人類傷痛的惡行,實需要有既定立場,不可開放予未成年學生作判決。我們不容讓「利多於弊」的二元提問,以美化毒犯、暴徒、戰爭發動者,為犯罪提供開脫的缺口。不容「強暴者思維」:我強暴你,為你好,讓你有快感的歪理出現。

 

我們不能小覷提問的力量。評估素養不足,「開放式問題」容易被誤用,掩蓋了偏執的立場,造成對暴力與戰爭的輕視或美化。只求極度簡單思維的考評相當危險,無助以教育心理學育養,建構生活情境與ASK結合。只有深挖前人歷史文化的根,體會其動態發展和人文精神,學習才能提升孩子的生命

 

文章來源:星島日報 學與教 學友智庫20200609《深挖學習歷史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