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報刊文章creative station

學會思考的教育

梁麗嬋

 

人類具備思考的基因,都懂得學習。然而,思考的模型、內涵、層次與向度,才是決定個人、組織、國家和世界未來發展的要素,影響人的行為、抉擇與命運。人類之所以進步,是能建基於巨人的肩膀上,透過適切的教育,一代又一代傳承思維的要素,並因時、因地與因勢變化而突破創新,以面對時代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因此,學會思考的教育是一項巨大工程,必須與時並進,從實踐檢定中評估創新的成效

 

處境於二十一世紀的先進發達地區,倘若孔子和蘇格拉底再世,也難以個人魅力導引學生學會思考。反倒是發達地區的組織,仿效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將考評現代化和國際化,推動PISA、TIMSS等國際考試,其評核標尺漸成為今天各國教育的指南,藉著教育問責和評估認證,影響世界各地教育的政策。教育改革的浪潮已愈經二十載,利弊與影響漸見。作為百業之母的金融商貿中心,本港生活節奏急促、快餐文化,選擇多元,驅使人們未及思考便快下判斷。在選拔與問責的要求下,往往催逼人們急功近利、立竿見影、二元對立的批判性思考。一方面強化了固態思維模型,另一方面遠離中華文化內涵的傳承,難於跨越你我、黑白或對錯,審時度勢、彈性變通,以取得相互尊重與溝通,共同解決問題。

 

客觀審視世界,今天人才海嘯與競爭劇烈,公開考評、問責制度、AI人工智能等均強調能量化的成效創新,而弱化情意價值與文化傳承。當前思維教育偏執於一元價值觀,欠立足於處境,善用有機發展向度,搭建鷹架讓學生認識和感知不同領域發展的新知識。作為金融貿易與消費認證的前沿中心,工業走向4.0,本港需要靈活創新的跨系統與跨領域人才。

 

筆者相信,作為學生的同行者和啟導教練,教師需能突破自身思維的習慣,凝聚專業,共同承擔學生成長的責任。只有明確處境需要,深化學會學習的內容、理念與方向,掌握與尊重教與學的承傳與創新關係,善用人才提拔的評估機制,才有望培育適切於一地、一城與一國的、具素質的獨立思考者

 

文章來源:星島日報 學與教 學友智庫20191119《學會思考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