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報刊文章creative station

 

追求學會思考

梁麗嬋

 

萬世師表孔子和西方哲學奠基者蘇格拉底,啟發人們追求學問,導引世人從學習過程中學會思考,深受大家尊崇。

 

孔子傳承周禮教化,開創儒家之道統,成為歷經千年科舉制度學習的重點。禮、樂、射、禦、書、數六藝既情理交融、文理兼備,也能手腦並用、知行合一。那有助體育、智育、群育、美育和德育的發展,提升個體待人處世、注重修為。儒家結合道家、法家與佛學,為中國農業社會開出久經千年的中華文明,啟導個體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為治國理政,兼善天下的人才提拔基準。其學說啟示我們成長需磨練,過程尋求中庸之道、平衡發展,凡事留有餘地

 

慎思明辨是孔子學說之一,那與蘇格拉底身體力行、謙虛求學,視教育為啟蒙個體追求學問的過程,以滿足求知欲望的想法接近。《論語‧為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蘇格拉底也說: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訴人們答案,而是向他們提問;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可見先賢均重視「學問」,教化貴乎導人思考

 

孔子也重視創新求變。《易經‧繫辭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視事物變化的終極,均存在非人意志所能轉移的、客觀內在的道理,能通便能用。史上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和韓信接受「胯下之辱」,就是能彈性變通、能屈能伸,終成大業。

 

21世紀先進國家與地區從信息時代進入「創感」時代與「後物質主義」世代,學習走向自主創新,強化了思維能力訓練卻切割開了基礎知識與品格培養。重視自主而失卻傳承;突顯自信卻缺失謙卑;各自演繹而丟失原則與規律。當人類走向自大與兩極化,非你死則我亡,將難望互利共贏。當前學習當信服一個以客觀事實為根據,能以公平的態度對待不同的主張;慎思明辨要能結合文化歷史,處境解難在於共同承擔,具備知識基礎和創新求變的態度。謙虛才具大智慧,要求自我思維能力更新,才是真心追求學會思考

 

文章來源:星島日報 學與教 學友智庫20191112《追求學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