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報刊文章creative station

我們的教育適合嗎?

梁麗嬋

 

系統由多個組件構成。獨木為樹,雙木成林。森林就是由樹木組成的一個大系統,處於同一大自然的環境下生存。一國有一國賴以生存的系統制度與思維價值觀,由多元大小區域系統所組成。一城有一城發展的組織制度和政策,小系統從屬於大系統,互動依存,相互牽動。通識科六大單元可視為六個系統,當中與人類組成相關的個人成長、今日香港、現代中國與全球化系統套叠來分析,便可認知當下,加上時間因素,貫通人事動態的變化。

 

以香港今天處境危機為例,不難發現個體港人處身於三大系統變化迷失之中,缺失其身份認知與身份認同深刻的思量,導致身份與價值混淆,產生回歸以來不絕的抗爭。全球化系統由發達地區資本主義普世價值觀所主導,隨著新媒體與國際交往頻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一的自由港,在英國百多年殖民地管治下,早已從屬發達地區的思維系統。由於資本主義制度根深蒂固,不難理解不少港人在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想像個體為世界公民。然而,九七回歸是國家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的一項巨大變化,港人回歸搖身成為中國公民。為免造成角色突變帶來的恐懼,國家由憲法規定,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並按照「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賦予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權力。《基本法》便成為港人治港的法律依據。

 

為此,香港教育改革藍圖要旨於二零零二年基礎教育課程指引中列出:培養學生明白自己在家庭、社會和國家所擔當的角色和應履行的責任;認識自己的國民身份,致力貢獻國家和社會。二零零九年高中通識成為核心科,承擔育養課程宗旨的責任,可惜筆者的研究卻反映實踐效果適得其反。通識學習過程,不少議題將中國人與香港人角色二分,強化香港是香港人的香港,卻不談香港也是中國人的香港。回歸以來,教育著意培養學生成為世界公民而欠國民身份的認知,遑論國民身份的認同

 

須知適合一地系統生存與發展的教育才是最佳的教育,我們的教育適合嗎?

 

文章來源:星島日報 學與教 學友智庫20190903《我們的教育適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