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報刊文章creative station

教育之變與不變

梁麗嬋

 

人類文明進步,需要自強不息的意志力與成長智慧。當中人的堅毅不屈和抉擇素質,帶領文明進步是不變的,卻需隨時代變遷變更學習的範式。

 

人類學習的範式隨著時、地、人於社會中的生產模式與關係組合而變化。農業社會處境緩變,人們發展的機會不多,識見局限,家族聚居互助以確保生存。年長者經驗與智慧累積、富裕家族聘請「家教」培育後人,以便成為族群帶領者。中國農業社會歷經數千年,自秦始皇一統天下,便「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建立相對穩定的典章制度。漢武帝更接納董仲舒建議,獨尊儒術,以四書五經作為人才培育的典籍,採用相對公開、公平的科舉制度,選拔貧富不拒的人才。考試的題材與典籍導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具備「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等心志,視艱困苦難為磨練。科舉制度塑建中國農業文明,開創人才選拔、培育範式與價值評估的一致性,成就農業社會高度的文明。

 

現代化工業文明起源於歐洲。十五世紀末地理大發現、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促使個性解放;航海時期廣建殖民地,啟動重商主義;其後科學革命推動工業革命成功,開展現代機器生產的文明。隨著圈地運動開展,大量人力轉移到工廠生產,城市化管理與技術勞工需求急增,驅使現代學校及學科的設立。體育、工藝、宗教著意鍛煉學生的體格、技術與精神意志,卻與主導人才選拔而知識分割的學科評估不統一。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全球化,已發展地區的人民生活走向繁榮安逸,不少體重超高,缺乏自理磨練的意志力。

 

今天工業走向4.0,進行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與產業創新,人們追求個性化與自我實現,而社會則需求敢於冒險與堅毅創新的專才及企業家。現階段教育重視能力考評,卻欠磨勵意志的經歷。當務之急可利用新科技、新媒體、新策略培訓所需的專才,更需研究如何選拔與育養具備堅毅承擔精神與成長型思維潛質的通才,帶領社會前行。

 

文章來源:星島日報 學與教 學友智庫20190226《教育之變與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