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資訊Activities

第二屆 大灣區歷史教育 學術研討會及教學專業分享 報告

 

Report on The 2nd Greater Bay Area History Education Symposium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Sharing

2022年11月10日至11日 / 10th to 11th November 2022

 

主辦單位: 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創意教師協會

協辦機構: 深圳市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支持機構: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

活動目的:

  • 加深教師認識粵、港、澳歷史教育的特色;
  • 透過教學分享,讓教師互相觀摩學習,提升人文學科的教學水平;
  • 透過專業交流,加強大灣區教育的協作文化,推動區域融合。

活動成果:

講座及教學分享邀得兩位嘉賓主禮致辭,5位業界學者作學術研討,並有22位教師和領域專家參與主題與教學分享,兩天活動共吸引200多人次觀賞。活動問卷回饋高度認同與贊賞講者,大家均認為內容豐富,專業成份非常高,符合預期。此外,活動內容反映培育新一代懂得思考創造,立德樹人素質,主動理解國家及區內的過去和現在,從而掌握及推動個人及家國未來發展,是大灣區歷史教育的新動向。五位來自本港、內地、俄羅斯及馬來西亞的學者,從歷史教育功能、內地中學歷史科課程綱要與教科書的編寫,中學歷史科測量與評價的改革趨勢等作介紹,讓教師知悉和思考歷史教學的動向。情境命題、開放命題和分層評價配合多元學習歷程,成為了重要的改革內容,引領教學走向多元自主及體驗的新方向。

來自內地、澳門及本港的教師、領域專家及主持,把考古及文物、藝術、資訊科技、考察及體驗主題示例展現。深圳福田張紅霞老師分享田野考察,澳門何其庭和陳浩東老師分享如何提升認知和學習興趣的跨校比賽教學活動,香港受疫情影響,學校推行實體面授、在校電子互動學習、網課、不同步的在家自主學習混合模式,多組分享數碼歷史教學,運用電子科技提升歷史課堂效率與趣味變得實務與創新。

歷代器物文化成果蘊含著豐厚的歷史,反映中華文明起源於多元性,十多組講者精彩分享如何通過學習文物考古、器物鑑賞及創作,古蹟考察等,以探求認知及體味中華文明史,激發同學對中華文化強烈的興趣和熱愛,從而對國家民族產生認同。中華文明史創新性學習,鼓勵應用新策略,反映區內歷史教學新要素。

 

  

 

第一天活動  (簡報連結)

 

開幕禮:(主持—區志堅博士)

  • 香港樹仁大學協理學術副校長(大學研究) 李允安博士致辭
  • 教育局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組總課程發展主任 葉深銘博士致辭
  • 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系主任 魏楚雄教授致辭
  • 創意教師協會主席 梁麗嬋博士致辭

 

 

學術講座: (主持—何其亮教授)

  1. 魏楚雄教授(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青少年歷史教育與中華文明史
  2. 李帆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中學歷史科課程綱要與教科書的編寫
  3. 黃牧航教授(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中學歷史科測量與評價的改革趨勢

 

 

教學分享:

考古、文物與歷史教育 (主持—梁麗嬋博士)

  1. 吳健聰先生(北京大學 考古文博學院考古系):考古學研究作為歷史教育的一種途徑──以捷勝沙坑田野調查為例
  2. 黃傑斌老師(深圳市福田中學):線上博物館與歷史課──文物在歷史教育中的應用
  3. 龐志偉老師(深圳明德實驗學校):假如文物會講話──以文物鑒賞培養家國情懷
  4. 唐煒僖老師(裘錦秋中學(屯門)):善用虛擬技術展示文物及重現歷史場景

  

 

藝術與歷史教育  (主持—吳文軒先生)

  1. 秦苓育女士(英國諾丁漢大學 考古學系):公眾考古如何融入中學歷史教育──以古陶瓷為例
  2. 李牧老師(北京市第十九中學):美術教育中的歷史關注
  3. 盧家鴻先生(創意教師協會):如何透過歷史教育培養學生對美的欣賞──以歷史科修訂課程( 中一至中三) 為例
  4. 楊素平老師(福田區紅嶺教育集團 深康學校):藝術鑒賞與歷史情境教學

 

  

 

第二天活動 (簡報連結)

 

學術講座:  (主持—區志堅博士)

  1. 黃文斌博士(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保留華人性 ── 馬來西亞華人如何辦中學華文教育
  2. Prof Elena Voytishek (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人文學院):在新西伯利亞大學推廣中國歷史與藝術 — 未來的文化轉移

 

 

教育講座:(主持—羅永生博士)

  1. 張紅霞女士(深圳市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歷史教育新趨勢舉隅──田野考察
  2. 何其庭先生、陳浩東先生(澳門歷史教育學會):從學科知識競賽看澳門歷史教育發展
  3. 唐慧敏女士(香港蘇富比拍賣行):歷史教育新趨勢舉隅──中國藝術品與收藏

 

 

教學分享:

資訊科技與歷史教育   (主持—朱嘉添先生)

  1. 蕭世友博士(香港恒生大學 翻譯及外語學院):數碼中國歷史──大數據時代的文化史電子教學
  2. 朱嘉添先生(香港電腦教育學會)、梁敏娜老師(香港真光書院) :疫情下的契機與展望──混合學習下的歷史教育實踐
  3. 關志恒先生(歷史科電子學習學校網絡):運用移動學習工具進行實地考察──深圳蛇口與大芬村考察

 

 

考察、體驗與歷史教育  (主持—盧家鴻先生)

  1. 區志堅博士(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皇家生活體驗──香港故宮文化教育在中小學的開展
  2. 楊莉老師(深圳市福田中學):從邛崍石窟看文化保護意識培養的必要性
  3. 付華敏老師(深圳明德實驗學校):以任務為驅動的歷史考察──以貴州黎平縣銅關村的社會實踐為例
  4. 張鎮良老師、盧璚芝老師(裘錦秋中學(屯門)):動手做!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
  5. 謝夢潔老師(深圳市新洲中學):城市公共空間中的歷史田野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