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中華龍中小幼教材
《龍年樂新春》
今年是甲辰龍年,恭祝大家龍馬精神!龍運當頭!孩子們龍精虎猛,生龍活虎,魚躍龍門!
8000年前查海遺址發現 “石堆龍”
6000年前西水坡遺址發現 “蚌殼龍”
5000年前紅山文化發現 “玉龍”
3600年前二裡頭遺址發現 “綠松石龍”
據《史記》描述,4000多年前,我國軒轅黃帝打敗蚩尤和炎帝之後,為了集「萬國之和」,從各部落圖騰中各取一元素,結合創造了「龍」。歷代「龍」有51種字形變化,龍字成語逾200個、龍姓與命名更多不勝數;北京故宮太和殿內便有逾萬條龍;傳統節慶中常有龍:端午節扒龍舟、香港大坑舞火龍、譚公誕現身數十條龍。從外形想像,延綿萬里的古長城、現代建築如港珠澳大橋、高鐵、長征火箭等都像龍。
今天有形與無形的龍無處不在,是中華大地、中華民族、中國人的象徵,具有祥瑞、和合、向上和創新等意涵,日漸成為引領民族前行發展的一種符號…。
《龍年樂新春》學習冊供老師、家長和小朋友在龍年新春期間進行親子互動或自主學習。希望大家歡渡一個有趣和創新的龍年!
學習目標:認識春節習俗和中華龍的特徵,探索龍的精神,龍與我們的關係等,鼓勵肢體動感參與、動腦探求及想像創造,提升國民身份認同。
學習重點:透過認知、想像、探索、體驗和實踐,鼓勵不同年齡的孩子在家中進行自學探究,享受龍年新春的節日樂趣。(中小幼學習冊因年齡對象而有不同的著重點,由實體參與到思考探索,三冊選材貫通一致)
熱 話:龍年我國對「龍」的翻譯作較真!
「龍年來了,作為聯合國把春節(農曆新年)確定為聯合國假日後的第一個春節,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進入春節模式,引發了全世界過春節的熱潮。但“龍”到底該怎麼翻譯?這個問題,連日來引發了網路討論,還登上了社交平台熱搜榜第一。」 引文出處及文章 連結
為了讓師生及家長關注熱話:「龍」字的英文翻譯由Dragon轉為Loong,又為了方便教師和家長多一個選擇,我們提供多一個給幼稚園及小學生的教材內容供下載。
幼稚園學生學習冊 下載 更新版本 下載
幼稚園教師及家長學習冊指引 下載 更新版本 下載
小學學生學習冊 下載 更新版本 下載
小學教師及家長學習冊指引 下載 更新版本 下載
中學學生學習冊 下載
中學學生學習冊附QR Code 下載
中學學生學習指引 下載
製作統籌:何志強、姚秀蘭、陳劍蘭、梁麗嬋、劉靜
製作團隊:林宇豪、冼妙君、周晨怡、馬景豐、黃雨晴、黃思婷、黃俊銘、鄧文娟、塗梓辰、潘晨健、薛奕凡、謝劍明、韓梅 (排名按筆劃)
本會相關資料參考:
五Q 胸襟拓展工作坊(二):龍年春節 連結
尋覓中華龍 系列文章 連結
*本教材版權為創意教師協會擁有,歡迎註引出處用於非牟利教學用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