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涵義與效能:四個模式的啟示
 |
|
香港教育學院署理校長鄭燕祥教授於香港教師中心3月23日舉辦的2013「課程發展與教學實踐」教育會議上,以一幀英雄樹(木棉) 喻為教師的專業形象非常生動貼切。由於英雄樹樹幹筆直,在開花結果後透過棉絮將種子廣為散播,因此在形態與功能上都有其氣魄與特徵,彷彿像教師不折不朽的專業承擔精神,承傳教育與培養學子的影響角色。
當天鄭教授扼要講述教育有:技術-經濟、人際-社會、政治、文化與教育的五種功能,並展示發揮五種功能的四種教育模式:技能、文化、市場與未來模式。
|
由於新世紀全球化有著科技、經濟、社會、政治、文化與學習的多元發展,產生多元的價值、能力與發展追求。過去二三十年,教育發展受著全球經濟模式的主流影響,造成出奇制勝、市場標榜、資源爭奪的急功近利,競爭淘汰的偏差,遠離長遠培育承擔的教育效果。
當下不少有承擔遠景之士,均主張教育要走上未來模式的發展道路,以多元思維、價值轉移及創造力等高階人文素質培養為目標,以更有效發揮培育廿一世紀人材的長遠發展願景。
本會作為提倡創意思維教學的一員,鄭教授的未來模式正好切合我們對通識教育科建構整理的參照,因此整理成圖供大家參考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