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報刊文章creative station

學會學習的意涵

梁麗嬋

 

二千年香港教育改革提出學會學習、終身學習與全人發展的目標。其中對「學會學習」的意涵有多元的解讀,至今未有統一和系統的說明。

 

追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最早提出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與人合作和學會生存四個教育目標。2015年再發布仁川宣言,目標在2030年能夠實現包容和公平的全民優質教育和終身學習,培養創造力和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高階認知、人際和社交能力,以培養新一代能做出明智的決策、應對當地和全球的挑戰。近日UNESCO再發起「教育的未來」倡議,以面向更遙遠的2050年,探討在一個日趨複雜的世界中,如何革新知識和學習塑造人類與地球未來的方式,於2021年公布《「教育的未來」全球報告》。

 

經合組織(OECD)為達成於2030年下一代具社會的勝任能力(competencies),設立一個學習的指南針,將勝任能力,即二十一世紀能力或素養,作為教育指南針的核心。指南針重視處身於不熟悉與不確定的環境下,強調學生的需要在於學會自我導航,以有意義和負責任的方式找到方向,而非簡單地接收教師固定的指令或方向。然而,中華文明屹立五千年的核心是傳承與尊重:道家尊重客觀存在與發展的規律、儒家尊重人際關係的禮制與秩序。國家年內公布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便以立德樹人為主體教育目標。

 

筆者於跨學科學習與評估關係研究過程中,涉獵不少與學會學習相關的意涵與論述。當中學者Voogt & Roblin 透過分析世界不同國家的八個相關框架後,於2012年發表一個二十一世紀能力或稱素養的綜合學習框架。筆者曾將之對應本港跨學科通識教育,歸之為學會生活、學會思考、學會應用和學會尊重。分析所見OECD注重學會思考與學會應用,UNESCO看重學會生活,中國關注學會尊重,都在尋求處境於巨變和科技創新下,社會需要培養適切於不同系統的人才。筆者認為東方重視傳承、西方著重創新,而未來教育在尋求能融會中西古今學習的智慧,多元尊重,才能有效應對劇變的未來

 

文章來源:星島日報 學與教 學友智庫20191217學會學習的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