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跨科議題探究建構生涯規劃的行動研究
梁麗嬋、潘晨健、簡永東、婁聖軻
《香港教師中心學報》,第十六卷 © 香港教師中心,2017
摘要 本研究採用了個體—環境配合(P-E fit)及生態系統理論,為高中生涯規劃設計了跨科議題教材,並於通識科正規課堂試行。經歷了兩所中學四班高中學生的實踐, 研究結果顯示這套教材能有效提升學生對生涯規劃的認知,同時改善學生的情意態度。學生能在互動參與的議題探究中掌握個人與社會生態系統的聯繫,有效讓他們 知己知彼,掌握個人能力、興趣與方向,並認知香港、中國與國際社會等全球化因素對青少年職場發展的影響,為生涯規劃作反思性的準備。
甲、前言 為回應近年社會發展的需要,本港政府自 2014-2015 學年起資助中學推行生涯規劃教育,旨在鼓勵中學生為未來發展作出思考及規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2014,頁105)。過去,坊間所推行的生涯規劃普遍著重以輔導、諮商心理學(Juntunen & Even, 2012)等領域導引學生掌握個人能力、興趣與方向,而較少從職場環境、多元系統關係等互動方面作探討(Kang & Gottfredson, 2015)。學校多以非正規課程的 輔導方式向學生傳達生涯規劃的概念,學生未必能完整和靈活性地運用跨系統知識為生涯的規劃作反思準備。基於上述的觀察,2014 年本會研究和設計了一系列結合 生涯規劃及跨系統議題探究教材,於通識科正規課堂上試行。下文將以 2014-2015 年度於兩所中學四班高中學生的實踐及量化與質性的行動研究數據結果為基礎,反思以跨系統議題作生涯規劃能否有助其生涯規劃的探求。
…
圖:
庚、反思及建議 正如 Lewin(1936)的主張,每一件心理事件取決於人的狀態以及同一時間環 境賦予的影響。全球化下,社會急速轉變,尤其個體身處在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 同時受著朋輩、家庭、學校、社區、國家以至全球所影響,要實現理想的生涯規劃, 學生除了需要清楚理解自身的特質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具備審時度勢、認知環境、 靈活變通的能力。Kang 和 Gottfredson(2015)將七位學者人格理論的觀點跟環境的作用作比較,指出變化中的環境如何對個人生涯規劃產生多元的影響,主張過去較忽略的環境互動因素當重新受到重視,以提供具新鮮感及另類的途徑供生涯規劃輔導。因此,本教材大膽嘗試結合生涯規劃與通識教育科的跨單元議題探究,並作推廣(創意教師協會,2015)。期望課程試行能引發學界思考關注,為學生建構能貫通個人與外在環境關係的學習,讓學生洞悉影響職場環境的因素,結合個人特質發展,以能作出理性的抉擇。
論文連結:香港教師中心學報第十五卷
https://www.edb.org.hk/HKTC/download/journal/j15/A0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