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通識教育creative station

為新高中通識教育科把關
2015年4月1日第4屆通識教育科文憑考試剛完結,傳媒與不用持份者便已發文報道,並作多元評論。通識科考卷題目的確具有分析與評論的價值,用以反照與優化指導未來本科教學的作用。那是考生展示過去三年學習本科思維能力與運用相關概念的一場公開檢視。檢視的評估標準屬水平參照,看的是個人能力所能達致的思維水平。一如習武三載,從反覆訓練基本功開始,到練套路,打散手,到最後參與公開擂台比試,考驗與評定思維能力與本科學術的水平。因此,回歸課程宗旨與目標,審視文憑試考題跟學與教能否相互吻合與一致,才具評論通識教育科文憑考試的教育專業所在!
道金斯認為人的思想、概念和文化與生物基因一樣,均想方設法經由複製和演化流傳下去。「瀰母 (Meme)」是文化、概念與思想傳播的最基本單位,藉由一個人的頭腦傳到另一個頭腦,再複製、演化、加工和擴展 (陶兆輝,劉遠章,2011:110-116)。21世紀互聯網絡與具能量的資訊科技新產品,便以多元形式將瀰母快速與有效地擴散,倘若受眾不自覺、不設防、不加思考,很容易被某一瀰母感染,並不自覺地再將瀰母播送。當下通識教育科便成為多元瀰母的宿主,寄存於未經過濾的「教科書」、多元傳媒系統等作廣泛散播。作為高度開放性的大城市,不少瀰母來自不明的來源或從外地植入本土,良莠不齊,不少經由具權威性的學者、理論學說、傳媒系統直接輸送到師生腦袋之中,形成多元爭議及衝擊,構成混亂。通識科的理想在於大家能互相尊重,發揮理性思維,在自由開放,不具約束的環境下進行思維鍛練。不設教科書的假設是相信師生能發揮高階思維能力,分辨瀰母的多元與謬誤,「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鼓勵獨立思考,提出疑問,擴闊眼界,以便能吸取優質瀰母,承傳發揚,並能將劣質膺品或不合水平與水土的瀰母排除,以助高中學生鍛煉思維成長
通識科實踐中的六年,適逢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政制發展爭議,社會越來越走向政治化。通識科便成為不同政見與媒體爭奪的瀰母宿主,影響本科專業的成長與自主。近日教育局提出初步中期檢討考卷建議與及通識科文憑試剛考畢,傳媒記者或評論員便已將本屆通識科缺「政治」考題放大報導;教育界的一些持份者也不乏選取部份議題,放大視窗,成為有利於展示個人獨到見解的機會。
高度開放與言論自由的公共空間,教育當局更需要把持基礎教育的專業話語權,為高中通識教育科的專業發展把關!

           

註:陶兆輝,劉遠章 (2011),《合整思維學》,香港,匯智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