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TSA與教育於本源!
梁麗嬋
「世界在變化,教育也必須變化。社會無處不在經歷著深刻變革,這種形勢呼籲新的教育形式,培養當今及今後社會和經濟所需要的能力。」(UNESCO, 2015:3)
發展總有階段性的歷程。當人類智慧提升、科技進步,便需凝聚共識,應對機遇與挑戰,整體社會得以進步,否則將停滯不前,甚或潰崩與落後。全球如是、地區發展也如是。
因應社會與科技的變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ibid)重新將知識定義為個人和社會解讀經驗的方法,泛指通過學習獲得的資訊、認識、技能、價值觀和態度。因此學習可理解為獲得這種知識的過程,而教育則可理解為有計劃、有意識、有目的和有組織的學習。解讀知識因人和社會的不同權責、價值與思維模式,產生多元的演繹。因此,客觀與具專業的評量水平標尺便成為各地域政府、專業團體與組織的指南,用以規劃與導引學習。
世界各地已重整適用自身社會發展需要的學與教評估指標,用以凝聚社會力量培育新一代(Amadio,2015)。各地於基礎教育不同階段以TSA(territory-wide system assessment)作為研究與審視學生基本能力,以了解學習效能與差異、向導與強弱,好讓決策者用作規劃資源運用及教育政策發展的理據。
教育本源萬變不離其宗,乃學習者自身多元能力潛能的啟發,是學習者思維感官經歷的過程,從而將訊息與經驗同化與調適,整理、儲存、抽取、組合、轉化成為個人思維運用的能力。因此,學習者自主學習的態度是首要,導師是明燈。只要願意、感興趣、有好奇心、建立自信、獲及時回饋與肯定便能激勵與啟發潛能,釋放個體學習的追求。因此,針對學習者的條件與需要,適切鷹架學習的情境與過程,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便是其中道理。「促進學習的評估」是當今世界教育的洪流,其原則在透過切合二十一世紀能力(包含態度、能力與知識) 的建構學習過程,讓學習者全人發展、學會學習,掌握終身學習的能力與態度的追求。考評、教學跟學習目標一致,不同階段的水平能力標準及示例設立賦予施教者方圓規尺,也讓學習者作為自我評估及反思的指導。
可惜的是小三TSA出題教師被要求出試題要比平日教學的水平為深,考題超出學習範疇與深度,例如中文科教師反映,一般小三學生寫作能力的字數很難達到良好示例的水平,質疑測試不是考核基本能,遠離原意與目標。每道題目考核的向導與目標亦缺乏具體解釋,未能用以釋出如何能有效作能力提升。教育當局更向學校,甚至辦學團體追問TSA成績,外評組及分區主任到訪學校時亦著意查詢TSA評估報告,讓成績不理想的學校感到被定性為弱校,卻缺乏具體支援方案。一些辦學團體內部更將學校評估報告按水平高低排名,所見功能與運作已遭異化。當局多年TSA數據所得有何功能,是否符合與促進教育改革目標的功能皆缺乏交待!
十一月二十九日立法會教育委員會特別會議上,教育當局未能將TSA用以「促進學習的評估」功能講解,亦沒有以國際考評的宏觀視域作比對,更不能以具體考卷示例或數據說明問題。當天筆者只能衝出「閉門造車」一詞以洩憤!教育局的表現怎能讓前線教師及家長信服?缺乏誠意與真心的解釋,怎能讓人相信TSA對孩子及學校不構成傷害?所見家長空著急與氣憤,卻缺乏執掌專業的教育當局以清晰概念表白,亦欠缺相關專業團體及人士能為考評功能作清晰說明,替專業發聲!當天整體的表現反映本港認知考評的素質薄弱,對接不上教育專業需面對急劇變化未來應對的措施。
不錯國際考評理論與實踐正處於急劇變化中,筆者若非近年專注通識與考評研究,也缺乏有關研究與認知。然而,守護孩子教育的當局,不可能對考評大局與基本運作理念缺乏認知與宣傳!當下家長為孩子不明所已的操練感壓力,教師對TSA的異化也忍無可忍。本會祈求各相關持分者能為孩子如何有效學習作教育反思,藉此聖誕佳節來臨之前,宣佈暫停TSA一年,以助化怨憤為正能量,破解成見,為孩子的教育打開一扇窗,爭取更多時間深切反思異化TSA的原因及解決方案,好作考評政策全盤檢視與研究,還評估及教育於本源!
備註:
1. Amadio, M. et. al. (2015) The curriculum in debates and in educational reforms to 2030: For a curriculum agenda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UNESCO.
2.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2015)。Rethinking Education: 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 UNESCO .Geneva, Switzerland, August 2015
作者為創意教師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