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評估格局creative station

TSABCA的新思維
梁麗嬋
國際評估專家視公開考試制度對社會的影響有如蒸氣機的發明(Broadfoot, 2007)。高風險考試制度有如一匹千里野馬,善於駕馭才不被摔倒,宰殺而非累積經驗以發揮其功效,將是非常愚昧。
當下發達地區國家基礎教育已採成效為本(outcome-based) 策略以推動學與教,以求學生能達至21世紀能力學習(Cort, 2014; Marzano, et al., 2013, p.1)。香港TSADSE也轉向能力為本,加入不少智能思維評估元素,增加了學習過程的要求與難度。然其學理及實施效果於國際仍缺乏實證研究,當下仍留於理念多於實效。筆者通識與考評研究卻發現香港開放性思維能力評估已走在國際前列
坊間有建議取消小三TSA (教育局建議改為BCA),基於過去幾年考評研究發現,衡量考評得失,本人並不同意有關建議。主要原因是學校與家長倘若強迫學生盲目與過度操練,那TSA沒有直接的必然因果關係,其背後是學校/教師/家長錯把追求成績與派位表現跟盲目操練掛勾,到頭來沒有TSA (BCA),有關人士/機構也將亂採工具平臺,繼續進行無意義的操練。可想像到時家長/學校/機構更無助與徬徨,因恐懼而各級加碼,或要花更大人力物力與他區、他校作比較。目前狀況是本港欠教育當局/專業機構為全港學校提供可信、可靠、可行的明確評估與課程發展方向、專業培育策略、評估功能解說與示例要點。當前校本措施加上生源不穩,使本港學校各施各法、各自大顯神通,「全民大煉鋼」,爭取能生存或打出名堂來。
沒有TSA,只會引入外來多元教育商業性質的評量,可預見PISA等國際考評將主導本港教育未來發展取向,對推行切合本港一國兩制獨特環境下人才培育需要、學生學習特質研究、兩文與數學思維探究平臺將會丟失。對關鍵性時期學習的分析與配套將因而缺乏跟蹤研究,無助分析區域、校情與學生特質的支援。小六升中、初中一分班試及DSE競爭將會加碼,此等關鍵影響因素將倒流影響學校學習生態。取消小三TSA只會延遲面對問題的解決,短期內表面解決問題,但長遠將帶來學校及家長更大的壓力。目前主張取消者可說是「斷錯症」,錯找TSA作為問題的代罪羔羊。因之前推行引發錯用TSA作評量學校水準,恐怕影響派位的傳言造成陰影,至今陰魂未除所致。
當前大數據時代,獲取資訊數據是改善與提升素質的關鍵。建議取消能獲取客觀數據的評量工具是與時代走向相違背,那麼香港教育將難有建立自身獨特發展研究平臺的機會。
隨著應用與人才需求模式轉變,是時候作大膽評估與課程更新變革研究,例如小三TSA是否由能力考評(outcome-based) 轉為知識與態度考評為重點,加入態度、兩文三語、能力與知識考評比較等研究功能?
評估只是工具,善用可提升教學素質與方向,棄用只能是駝鳥政策,無助解決問題之餘,更丟失切合本港教學情景狀況分析與研究的機會。香港要成為不可替代的獨特城市,擁有百業之母的金融中心地位,中西文化與學術交流點,學生運用兩文三語,多元文化沖擊,是研究華人教育與學術發展的獨特平臺。我們當敏覺本港教育可轉化成產業,作為成長研究、語文策略研究、多元能力發展、多元思維影響、學術及語文認證、個人發展等獨特關鍵平臺。政府當在考評、教學策略分析、多元能力發展配套等領域投入研究資源,成為教育認證、研發與學術建構交流之都。隨著新興科技與產業,資歷架構不少內容已過時,或需按新時代作考量修訂,本港具信度與效度之開放性評估系統與機制建立,已為教育邁向優質、產業化建立適切平臺。只要是數據不作損害學校的工具,反而是對學校有良性促進作用,給予學校及教師信心、方向、專業承擔與責任,評估政策(包括TSA) 將為本港整體長遠培育人才發展,扮演重要的關鍵作用

 

 註:

Broadfoot, P. (2007). An introduction to assessment.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Cort, P. (2014). Europeanisation of curricula in Europe: policy and practice. Europe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Volume 13 Number 5 2014.
Marzano, R. J., Yanoski, D. C., Hoegh, J. K. & Simms, J. A. (2013). Using common core standards to enhance classroom instruction & assessment. Bloomington, in: Marzano Research Labora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