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報刊文章creative station

學會思考的挑戰

梁麗嬋

 

學者Ayn Rand指:人要生存下來,他既不能依賴武斷的方式,隨意的活動,盲目的沖動,也不能依靠偶然或者奇想,而是通過理智的思考,以達成目標,抉擇和解決問題。理智是對人的意識提供的材料加以確認與綜合的能力,理智的思考不是一個自動的功能,而是要憑借人的意志力。優質思考學習是一個情境互動,關乎人的思維模型、內涵、層次和向度,是一個營塑個人世界觀的歷程。不同世界觀者彷彿戴上不同有色的眼鏡看世界,只有懂得從不同有色眼鏡看世界多元的場地,才懂得理智的思考

 

處身於中國農業社會的人,學習主要從族群掌管知識與智慧者來傳授。中華文化以儒道佛法等哲學思想作為思考素材,推崇儒家修齊治平的君子涵養與修為,思維追求層次與向度相同。師者以「傳道、授業、解惑」為己任,學生則反覆的記憶與背誦,於科舉考試中靈活運用,其眼鏡色彩相同,便獲選為國家的共同治理者。

 

過去西方社會也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傳承,師徒形式的傳授與習得非常普遍,教會則是價值與信仰傳遞之所。進入現代化工業社會,學校便提供系統而細化的學科知識與技能傳授。近代教育學家杜威認為人是從生活經驗中學習,主張從做中學和反覆試驗中學習(Trial and error)。維高斯基提出鷹架建構學習理論,相信提供孩子能力範圍內學習的機會,將有助有效學習。教育成為具理念與實證研究的專業。

 

進入二十一世紀,教育改革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自主創造而非被動接受知識,新媒體與電子平台有助學生自主探究和思維能力提升。中央課程放權校本規劃,學習成效交由考評及上下互評的問責來判斷。創意、解難、事物關聯等評估標準尚未形成,只有批判性思維較能用作評價學生掌握思維能力的高低,並以發達地區的普世價值,作為評論的準繩。

 

理智的思考需要審時度勢的意志力。當下學生學習的思考模型、內涵、層次和向度由考評主導,其眼鏡色彩走向黑白兩極。教育專業統領失調,學會思考面臨創新發展的挑戰

 

文章來源:星島日報 學與教 學友智庫20191126《學會思考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