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報刊文章creative station

全盤審視教育處境方向

梁麗嬋

 

基礎教育課程正面臨全面檢討,那將影響十年八載學生學與教的歷程,檢視成敗建基於能否看通國際教育發展的大氣候、本港人才需求中氣候與及學校師生當前處境的小氣候。

 

筆者早前文章解構國際教育氣候處於大轉折。不少國際學者力推學習要著重個體創造新體驗和新知識,過程掌握新媒體和新科技,目標以提升思維能力為主調。本港跟隨國際,引入評估促進學習的理念,於新設學科試行考評、學與教及思維目標一致的政策,以達至培育高階思維能力的人才。然而,廿一世紀能力學習的實證研究不足,實踐反映學理不足以分析能力學習帶來的利弊與影響。學生腦海知識碎片化,知識根基不穩,態度、能力與知識的學習割離,自信有一套價值觀,卻對權威不信任。整體國際教育專業跟時代的轉變銜接不上

 

香港是國際金融與商貿中心之一,作為百分之九十二人口從事服務業的城市,必須以開放的態度與多元人士合作,並以創新性的思維應對政經變化與工種轉型。人才需求具備跨系統與跨領域視覺與思維能力,善於溝通與靈活變通。人才除了掌握兩文三語及數學之外,還需透過常識、科學與科技、歷史地理等人文、社會與自然科學,學會堅實的知識基礎,運用能觸類旁通與轉移運用的思考方法,尊重多元系統價值觀。未來人才需帶領香港穩中求變,為產業轉型作決策。因此,本港教育需貫徹培育學生全人發展、終身學習及學會學習。

 

回望香港學校師生處境困惑,互動關懷的空間不足。大量變動中的工作、任務與問責令教師深受壓力。學生較多「玻璃心」,未能逆境自強。電子科技進步也帶來海量的訊息與誘惑,學生多感覺迷失與不擅抉擇。課程與考評操練只加不減,要求日增。教育痛失培養靈魂與生命的方向。

 

綜觀處境,為了下一代,學校課程與考評政策需由專業領航,凝聚富視野與胸襟的跨領域人才共同鑽研,透過基礎教育審視與實證研究,進行學理分析,其原則是尋求能四兩撥千斤的竅門,以能環環相扣,開啟整體課程全盤規劃的工程

 

文章來源:星島日報 學與教 學友智庫20190618《全盤審視教育處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