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報刊文章creative station

疫中復課 化壓力為動力

梁麗嬋

 

壓力(Stress) 理論之父漢斯.賽利(Hans Selye) 認為:壓力能夠激發人們潛在的能量,可說是生活的調味料;適切的壓力會帶來高效表現,長期及過度的壓力則導致耐受力衰竭,感覺疲累和效率降低。因此,如何正確及有效的覺察壓力,將壓力轉化為動力,避免過度成傷害,對第五波高峰過後,復課的師生及家長尤為重要。

 

筆者早前跟進一所機構二千多位中六學生壓力調查,最終發布會上,兩位同學現身說法,開始調適早睡早起的習慣。他們面對壓力大小雖然不同,但都能堅毅面對:調節生理時鐘,作好日程安排;熟習考試日子的起居作息規律,自我快速抗原檢測、防犯染疫、作好萬一染疫的應對方案等,好讓精神更專注於準備應試。當下全港同學準備復課,經歷整整一個月的特別假期,是時候作好生活調適,避免無序假期的躺平。家人可抓緊優質的時間規劃,為子女的作息、睡眠及上課安排作好準備,那有助同學狀態提升,回校快速專注學習,發揮較佳表現。的確疫下半天上課,除了考驗優質課程規劃、教學組織傳輸之外,還在考驗師生及家長的心理質素

 

專家指出長期壓力導致腎上腺分泌「壓力荷爾蒙」過度,情緒容易波動、動力消減、身心疲累及精神難以集中。倘若缺乏休息和睡眠,只借助外力施壓或食物刺激,容易產生憂鬱、慢性疲累、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等生理現象,最終無法控制情緒和狀態,影響生活及學習表現。相反,長期生活缺乏挑戰,過於悠閑漫無目的,也容易變得一事無成。

 

健康適切的壓力有助活力充沛,那建基於良好的睡眠和生活習慣,讓人的腦袋鬆緊有序。均衡飲食,適切時間管理,高質的多元活動轉換,例如勞逸均衡、交替動靜活動與學習,多作音樂欣賞、運動、交友傾談等,避免沈溺於電子遊戲或單一的網絡運用,有助讓腦袋適時放鬆,生活充滿活力與方向。

 

疫情之下,生活充滿變數,期望大家從中掌握彈性變通,化壓力為生活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