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隨想creative station

香港教師中心傳真第82期主題是:放學後
其中第5篇為本會「師與母」的內容,尚有多篇值得大家參考閱讀的文章。可連結閱覽。
 
師與母
梁麗嬋 創意教師協會
 
 
不少教師對子女的成長特別費神,常有「教好別人的孩子,自己的卻學壞」的擔憂,然而對子女入讀個人任教的學校則有抗拒。
 
十多年前我的第二個孩子要入讀小一。居於遠離市區剛發展地區,只能讓他報讀屋邨學校。幾經思,還是讓他入讀我任教的學校。為了避免他依賴,跟他約法三章,校內我是梁老師,放學後才是媽媽。他返放學校的安排便交由僱傭姐姐負責。為了不讓他與別不同,校內如無必要,盡量減少接觸。為了避免他依賴,放學後我絕少管他在校的學習,我重視的是跟他打羽毛球及每天晚上跟他姊弟一起講故事。
 
兒子入讀小學的第一年,我當上了常識科主席,內心久存課程設計趣味的種子,遇上學校應對教改,鼓勵愉快學習的環境而發芽。那時聽完教育局常識科督學有關專題研習模式的介紹,我設計了《我是一隻渡渡鳥》的專題研習範本,供各級參考。自始專題研習的認識與理解、探索與發現、想像與創造、感覺與評價、實踐與應用的五大構思與評估領域成為促進與深化單元主題學習的重要規劃策略,從而將課堂學習內容延伸到放學後。
 
 
「一飛沖天去、一飛沖天去、小小穿梭機…」放學後跟兒女一起,你一句、我一句的進行錄音,插入《我是太空人》的教學簡報內,以引發連串想像與創造為重點的科學課題學習。既親子、又有趣…
 
「轟、轟、轟…」兒子在家中自行創作了小四的《香港遊縱三天遊》專題研習報告的首頁,以炮台放炮作為九龍寨城介紹的引子(下載)。由於要完成專題研習,於是連串假日家庭活動,便環繞主題到屏山文物徑、元朗舊墟、錦田圍村、東涌炮台等尋索,再到四環九約文物徑及各西式景點拍照。
 
種植的紅腰豆從生根、發芽、落葉、開花、結果、紀錄、拍照的過程,成為放學後大家共同關心的話題,那是植物與環境的主題探求學習。
 
兒子在校內參加電腦學習加強班。放學後,他常在我設計簡報教材時提供協助,為此我也快速掌握了電腦使用技術。由於從活動中學習的信念早於回歸後教育改革的鼓吹,學校早已透過管理與組織,安排課程刪減與校本教學設計,分工製作教材,放置於電腦或教員室內。考慮辛苦設計的教材能獲眾人採用,為了學生、為了孩子,放學後我便製作不少英語科與常識課有關的教學簡報,於集體備課時跟同事交流推介,並儲存起來,成為日後多年共用的教材。
   
  
放學後是師生自由思考、自由抉擇的空間。將課堂學習規劃延伸到課後,是將學習與生活結合。從事教育工作多年,專業已與個人生活融為一體。因此,對我來說放學後是自由發揮的空間,讓我將生活、教育、學習結成一體。
 
離開校園,任職教院客席講師,再沒有放學後這回事,而教育專業發揮卻悄然地與個人生命與課堂結合在一起…
 
下載:
小四《千禧古蹟遊》專題研習示例(部份